福州新闻网 >> 福州市新闻办公室 >> 图文实录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专场图文实录

2022-06-29 15:00:00  来源:福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专场于6月29日下午3点举行。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专场图文实录

曾玉(陈昊翔 摄)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曾玉——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

  今天下午,我们举行“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非常高兴邀请到:鼓楼区委书记黄建新先生;鼓楼区委常委、副区长王茂盛先生;鼓楼区副区长翁晖先生。

  他们将向大家介绍鼓楼区“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首先,有请黄建新书记通报有关情况。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专场图文实录

黄建新(陈昊翔 摄)

  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书记 黄建新——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鼓楼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鼓楼区委、区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对鼓楼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鼓楼区是省会福州的核心城区,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其中近13年工作生活在鼓楼辖区,对鼓楼工作格外重视。他形象地将鼓楼称为省市的“心脏区”“开封府的开封府”,曾先后36次来鼓楼调研或现场办公,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

  特别是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军门社区视察,并作出“三个如何”重要指示。去年3月来闽考察时,又深入我区实地察看了福山郊野公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叮嘱我们继续把福州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十八大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GDP总量从811亿元跃升至2362亿元,2021年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人均GDP35万元,全省第一。近年来我们先后摘取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位居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19位、“赛迪创新百强区”第18位,荣登2021年“中国幸福百强区”第6名。主要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我们擎起高质量发展大旗,发挥创新“主引擎”作用,推动产业发展质效齐升。“三大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占比62%,市级总部企业、平台企业数约占全市1/3。产业载体提挡升级,税收超千万元楼宇110栋、超亿元楼宇26栋;福州软件园年营收超1500亿元;东街口、“熙”街口双核联动,可望形成双百亿商圈格局。创新活力充分迸发,科创走廊建设全面提速,华为云创新服务中心、国家工信部协同攻关中心等一大批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80家、上市企业27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朱紫坊基金港资管规模超千亿元,建成全国首个实体法务服务中心——福州法务区,位居营商环境全国百强区第22位。

  二是山水城市实现历史性蝶变。我们坚持以“工匠精神”下好“绣花功夫”,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功能完善和内涵提升,城市颜值气质愈发出众。高质量实施167个旧改项目、555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07条背街小巷、1089幢楼体整治,旧城更新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实施“绿进万家 绿满榕城”“护河爱水 清洁家园”等行动,建成绿道149公里、绿地105万平方米、街头小公园226处;对21条内河开展综合治理,绘就“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新画卷。在全国首创“古厝长制”,完成中山路等70条传统老街巷整治,打造冶山、鳌峰坊等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福山福道福水福文化”品牌进一步擦亮,闽都文化核心区影响力显著增强。连续5届获评省级文明城区,荣膺首批省级文明示范城区。

  三是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每年近八成财力用于民生支出,精准实施504件重点民生实事,“家在鼓楼”幸福品牌持续打响。教育事业挺立潮头,在全省率先推出集团化办学、“空中课堂”等改革举措,新改扩建学校22所,新增学位1.5万多个,学前教育普惠率从58%跃升至96%,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健康鼓楼硕果累累,新建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所,与省、市属医院结成12个医联体和60个医疗帮扶协作对子,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区。养老服务集成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街镇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长者食堂·学堂”社区全覆盖,广受群众欢迎。稳岗就业持续推进,累计新增就业30.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万元增加至6.3万元。

  四是基层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党建联盟、党建促进会、“红色物业”等举措,军门社区工作法被民政部作为“一号方案”在全国推广,荣膺“2019中国改革年度案例”。突出数字赋能,打造鼓楼智脑,在全国首创“一线处置”机制,获评第二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十大优秀案例。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化“三服务”“民生服务日”“城市管理日”等机制,全面铺开“居民恳谈日”和“参与式预算”微实事协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形成。深化更高水平的平安鼓楼建设,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创建“平安小区”1160个,群众安全感率99.35%,社会大局保持安定稳定。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不动摇,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曾玉:

  感谢黄书记的介绍与发布。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自报身份。现场答问现在开始。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专场图文实录

中国日报记者(陈昊翔 摄)

  中国日报记者: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视察军门社区,作出“三个如何”重要指示。请问鼓楼区在贯彻落实“三个如何”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成效?

  黄建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三个如何”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鼓楼的重大时代命题,为我们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将“三个如何”重要指示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领域、全过程,特别是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突出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多元共治,推出军门社区工作法、“134”城市基层党建机制、“片长制”网格化管理等创新举措。我区先后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等国家级荣誉。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我们传承弘扬“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围绕“聚邻、助邻、乐邻”,形成了组织共建、家园共治、服务共享的近邻党建新格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强支部、健全网络、延伸触角,建立小区党支部790个,实现1412个居民小区全覆盖;优化网格党组织设置,打造“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在全省首创小区“云支部”,把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到群众家门口。深化区域化党建联盟、党建促进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等一系列共建共驻机制,827家联盟单位与社区共建,504家联盟单位与小区党支部结对,推动资金、资源、力量向一线下沉,有效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动能。

  二是突出数字赋能。聚力打造“数字治理第一区”,在全省率先构建“万物互联、云端思考、数据智理”的鼓楼智脑,实现“一湖汇数据、一网知全局、一键统指挥”。我们聚焦破解“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基层治理困境,以赋予街镇、社区对区直部门的“呼叫权”“考评权”“监督权”为核心,在全国首创“一线处置”机制,实现一般事项10分钟响应、1小时报到、1个工作日处置,从“条块部门独角戏”转变为“跨层级跨部门多元共治大合唱”。目前已有86家区直单位、10家市直单位纳入“一线处置”平台,共处置各类问题2.6万多个,获评第二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同时,大力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建设,聚焦智能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6个领域,开展21项社会实验,积极探索智能社会治理政策体系、标准规范、体制机制,着力打造智能社会治理的“鼓楼样板”。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我们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每年精准实施50件以上民生实事,持续擦亮“学在鼓楼”“医在鼓楼”“养在鼓楼”等“家在鼓楼”幸福品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创新社区每月10日“居民恳谈日”机制,搭建收集民意、共商对策的多方参与平台,实现“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在全省率先推出“参与式预算”微实事协商机制,社区公共项目从预算开始即动员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协商决定,全程接受群众监督,将过去的“政府定实事政府办”转变为“百姓定实事参与做”,累计实施小微项目323个,撬动社会资金占总投入70%。开发“鼓楼社区幸福通”微信公众号,设置29个功能模块,整合16类服务资源,群众通过“有话要说”“随手拍”等模块,随时随地可以上传身边问题,真正打通了政民互动的“最后一米”。

  下一步,我们将在更高起点上深入践行“三个如何”重要指示,以深化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建设为抓手,完善多元共治、融合推进、智能支撑体系,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谢谢!

  曾玉:

  感谢!请继续提问。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专场图文实录

福州广播电视台记者(陈昊翔 摄)

  福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鼓楼区创新活化利用古厝,建立了朱紫坊基金港,我们了解到这是全省首个省、市、区三级共建的基金集聚区。请问鼓楼区在打造“府院金融”新名片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和成效?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专场图文实录

王茂盛(陈昊翔 摄)

  鼓楼区委常委、副区长 王茂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鼓楼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论述,结合省“金融八大工程”建设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创新打造朱紫坊基金港,为闽都古厝注入“金融活水”。2020年10月运行以来,已盘活利用7座院落,面积5000平方米,基金资管规模超千亿元,初步显现出了私募基金集聚效应。主要创新做法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闽都古厝的活化利用。一方面创新发展思路,以基金港建设为抓手做“加法”,植入金融业态,成功将旅游景区转化成投资平台。另一方面讲好古厝故事,每栋古厝设立文化展示区,促进闽都文化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二是金融产业的蝶变升级。重点扶持基金集聚发展,通过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信息共享,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三级共建的实践探索。省级将基金云平台、私募专委会等资源导入基金港。市级在规划建设、政策制定、项目对接、活动举办等方面加以扶持。区级设立运营服务中心,组建工作专班,提供“一趟不用跑、线上云办理”全流程服务。

  四是融资平台的全面优化。打造“朱紫论坛”“金企沙龙”等活动,强化金融帮扶,助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累计开展投融资路演等各类活动132场,771家企业参与,吸引博时基金等400多名客商参访,为88家企业提供融资15亿元。

  运营一年多来,朱紫坊基金港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一批资本集聚。已引进金投基金、万石资本、中信信金等81个项目,资管规模1022亿元,另有在谈对接项目22个,预计资管规模700多亿元,年内资管规模可望突破2000亿元。

  二是助推了一批实体产业。立足本区,辐射全省,引导基金服务实体经济,累计募集投出203亿元,其中投向本市企业134亿元。比如,通过海丝基金领投,助力华电新能源完成募集基金150亿元;恒盈资本投资辖区企业华帜教育1.71亿元等。

  三是丰富了一批发展抓手。探索出以基金聚资本、汇人才、引企业、落项目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基金招商、反向招商、联合招商、以商招商等项目引进模式。如:以基金引基金,引进落地北控禹泽、网龙天映等项目。反向招商,招引合作伙伴及所投项目落户,正在对接北京云汉科技、西安布鲁普庭、深圳人马互动等项目。

  四是培养了一支金融队伍。“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思路和新举措进一步拓宽了全区干部抓项目谋发展的视野和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文章,以项目谋划破解发展瓶颈;积极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全面优化生态圈,加强政银金企互动,构建朋友圈;充分激发文化力量,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擦亮“府院金融”新名片。谢谢!

  曾玉:

  感谢!请继续提问。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专场图文实录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陈昊翔 摄)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教育一直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请问鼓楼区作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有什么特色做法?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专场图文实录

翁晖(陈昊翔 摄)

  鼓楼区副区长 翁晖:

  感谢您对鼓楼教育的关心,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近年来,鼓楼区围绕打造“全省一流、全国先进、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以获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和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为契机,实施“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行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做法是三个“两手抓”:

  一是一手抓质量、一手抓公平。对标国内先进,与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杨浦区教育局等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课程教学、教师培养等。例如,我区的作业设计已与上海市同质同步。探索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单一法人制”“混合模式”“学区共同体”和“品牌联盟制”等四种类型共18个教育集团,率先实现区属校、新建校、中小幼学段全覆盖,让每个孩子公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相关做法获评全国基础教育优秀案例。

  二是一手抓师资、一手抓育人。实施“强师工程”,培育省名校长5人、正高级教师8人、特级教师5人、市区领衔名师17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1000余人;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实行教师轮岗,实施优秀校长、卓越教师阶梯式培养,2021年全区教师交流比例16%,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高达31%。强化“五育并举”,在全省率先推出“双减”一揽子措施,包括建立作业质量评价体系、实施课后服务“双百”项目、建立“闭环式”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机制等,实现“减负提质”“减负增效”。

  三是一手抓软件、一手抓硬件。率先构建“1+3+N”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即:1张网——鼓楼区教育城域网,3个平台——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质量监测平台,以及多所智慧校园示范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楼版“空中课堂”在全国推广。同时,积极应对“零门槛落户”“三孩”政策带来的生源持续增长问题,千方百计加速校园建设。2012年以来,投入近30亿元,新改扩建学校22所,新增建筑面积超25万平方米,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2100个、义务教育学位超1.3万个、特教学位135个,实现“有学上、上好学”。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建设为动力,深入实施“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行动,巩固提升“双减”成果,持续推进一流教育强区建设,把“学在鼓楼”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谢谢!

  曾玉:

  感谢!请继续提问。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专场图文实录

中国网(陈昊翔 摄)

  中国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关注到,全国首个实体法务服务中心就在鼓楼区。请问鼓楼区在推进福州法务区建设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黄建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纵深推进法治鼓楼建设,先后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等多项荣誉。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是福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等理念,发挥省会核心城区法务资源集中的优势,高标准建成运行福州法务区。应该讲,这是全国首个实体法务服务中心、全国首个法务人才实训与服务基地,也是目前全国法务服务集聚度最高的法务服务平台。和其他地方的法务区相比,福州法务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首创“线上+线下”法务服务模式。线上以智慧法务云平台为载体,设置云上大厅、云上互动、云上国际等智能模块,聚焦头部机构、高能级项目开展培育和引进工作,打造资源云上聚集、业务云上办理的智慧法务高地。线下公共服务中心设置了31个服务窗口以及涉外法律查明区、法务文化长廊、沙龙论坛区等,提供国际贸易纠纷仲裁、司法鉴定、公证、金融、商事立案、知识产权等170多项服务。目前,线上线下平台共入驻各类法务、泛法务机构460家,自今年1月17日运营以来已受理各类业务3710件。

  二是凸显涉台涉港澳涉外特色。充分发挥鼓楼区对台、沿海区位优势,构筑法务企业共享空间,引进海峡两岸仲裁中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台湾张北两岸联合法律事务所、普华永道、香港卓黄纪律师事务所等一大批头部企业和知名法律机构,为企业提供涉台涉港澳涉外商事纠纷解决方案,法务服务覆盖24个省份以及17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构筑国际法务人才生态圈。打造福州国际法务人才驿站,开设19个工作室,引进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法、最高检特约监督员洪波律师,省政府法律顾问、立法咨询专家林雁律师等一大批名师,各类法务人才总数超过2500人。此外,我们还创建了“榕城融法7+1”共享空间、法务人才服务站等平台,与在榕7所高等院校法学院合作共建,建设国际法务人才理论研讨、实训服务基地,为法务人才提供政策保障、学术交流、实践培训等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名师讲坛30期,受众近1.5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强省会、福州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拓展福州法务区服务功能,构建门类齐全、链条完善、融合发展的高能级法律服务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立足福州、辐射全省、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福州法务区的建设发展。谢谢!

  曾玉:

  感谢!请继续提问。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鼓楼专场图文实录

福州日报(陈昊翔 摄)

  福州日报记者:

  鼓楼区在“长者食堂·学堂”方面,起步比较早,速度也很快,现在已经实现了社区全覆盖。请问翁晖副区长,鼓楼区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翁晖: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3月以来,我区迅速响应省、市号召,坚持“党政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短短一个半月,就在69个社区高标准建成70家“长者食堂·学堂”,在全国率先实现社区全覆盖,提供总餐位超5000个,惠及13.5万老年人。主要做法有四个方面:

  一是网络化规划。以社区为基础单元,全面摸清辖区内老年人口分布、需求和服务半径等情况,采取盘活养老设施、辖区共建单位支持及租赁场所等多种方式,短时间内新建一批、提升一批。近期还将根据群众需求,再增设一批服务点位,织密服务网络,更加方便老年人就近用餐。

  二是标准化实施。制定“长者食堂·学堂”场地、餐饮、学习 “584”标准,构建“家门口”标准化助餐助学服务体系。所谓“584”标准,即场地标准“五个一”(一套制度、一个“明厨亮灶”厨房、一个选餐配餐区、一个就餐区、一个文体活动区),餐饮标准“八个一”(一套炊具、一套餐具和餐桌椅、一台消毒碗柜、一台保鲜冰柜、一台留样冰箱、一套供暖降温设备、一套电子监控设备、一套消防器材),学习标准“四个一”(一张课程表、一个“空中课堂”二维码、一个学习书报角、一套屏幕播放设备)。

  三是社会化发动。我区主动对接专业机构、省市直单位、党建联盟单位、爱心企业和组织,寻求合作,取得支持。目前主要采取三种社会化运营模式,即养老机构承接、央厨企业供餐和爱心主体供餐,其中养老机构承办12个、央厨供餐47个、爱心主体供餐11个。

  四是特色化服务。探索“多时段”服务,在午餐基础上,结合群众需求,在部分“长者食堂·学堂”增设早餐和晚餐,并推出适老餐、营养餐、家庭套餐、预制菜等个性化餐品,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探索“以老助老”志愿服务新模式,提倡健康低龄老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或高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我们还秉持“餐桌亦是书桌”的理念,对接省、市、区老年大学“空中课堂”,以“线上+线下”方式开设舞蹈、合唱、绘画等51门课程,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在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确保“长者食堂·学堂”办得起、办得久、办得好,不断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打响“养在鼓楼”幸福品牌。谢谢!

  曾玉:

  感谢翁晖副区长的回答。现场答问就安排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下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